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在1987年成立,綠島於1990年規畫進此風景區。此風景區北為花蓮溪口,最南為小野柳,東為海域20公尺等深線,以西為省道台11
線向西第一道山稜線為界。重要的景點由花蓮沿東海岸南下至台東,沿途有蕃薯寮、石梯坪、秀姑巒溪泛舟、八仙洞、石雨傘、烏石鼻、三仙台、東河橋、
水往上流、杉原海水浴場、小野柳等許多景點。
這次我想先介紹花蓮縣的景點,花蓮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縣治花蓮市為東臺灣第
二大城,但其都會區則為東台灣最大都會區。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東側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是很難得沒有受到工業污
染的地區。花蓮古稱奇萊,據《花蓮縣志》記載,西班牙人在1622年到這裡採取砂金,還將花蓮地區稱為多羅滿,是臺灣原住民的天下。而漢人至花蓮開
墾是清治時期咸豐元年(1851年),相較臺灣其他地方遲。在日治時期昭和7年(1932年)臨海道路(今蘇花公路之前身)通車前,往來花蓮通常需要乘
船、而有「陸上離島」之稱。
先來一張花蓮原住名美女照,我被三位美女圍繞著真幸福。花蓮有許多阿美族部落,每年7-8月間是阿美族的豐年祭,部落族人會舉行3-7天的活動,並用
小米酒和糯米酒來招待客人。
阿美族(阿美語:Pangcah/Amis)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鄉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少數分布於屏東縣牡丹、滿州鄉一帶。總
人口數約二十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阿美族自稱 Pangcah(音近:邦查),意為「人」或「同族人」。阿美族的語言為阿美語,屬
於台灣南島語言的一種,是目前台灣南島語言當中使用人口數最多的語言。
台灣的原住民個個能歌善舞,歌聲優美而且舞蹈細胞非常優秀。
阿美族社會以濃厚的母系社會親屬組織和男性年齡階級組織著稱。在傳統「從妻居」的制度支持下,女性在親屬組織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部落性的活動大多由男子負責,男子參與部落性事務係透過男子的年齡階級組織運作。
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不過隨著社會變
遷,有的也沒一定會尊從母系社會的習俗。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阿美族的起源傳說與
大洪水、檳榔、兄妹婚有關。
小米(hafay,南部阿美稱lamelo),禾本科,粟屬。又稱「粟」,有大粟、小粟之分,大粟稱為「粱」,小粟稱為「粟」。它是早年臺灣原住民的主
食,對原住民的重要性可從各族群的祭典中看出。阿美族的「豐年祭」、布農族的「打耳祭」、賽夏族的「矮靈祭」裡,都會出現紮束的小米,甚至做
成各區域鄉土食品的小米酒、小米糕,以展現祭典神聖與該民族對其的重視。
由於小米比水稻耐旱,在許多沒有辦法用人工溝渠灌溉的山坡地和旱地,就好似「大地之母」一樣供給人們溫飽,且又耐儲存,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備荒
的糧食,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深層的內涵或可稱為「小米文化」也不為過。不過,臺灣大多數人都沒看過小米的植株,它的籽實在很小,每穗可結數百
粒;在小米田中,接近成熟的金黃粒穗,彎腰低頭,隨風搖曳,阿美族語「巴奈」(panay),即是美麗、豐收的小米穗之意。
依70歲以上的原住民長者看來,小米可算是植物中最敏感的一種精靈,也是最麻煩的農作物。「小米」似具有靈性,有靈耳、靈眼、靈覺。相對關於小
米禁忌也特別多,稍不留心,就隨時會招來禍患災難。在田裡收割小米,是最辛苦的,不但講話要小心,連動作也不得粗暴,否則會招來禍患。
傳統上阿美族的歲時祭儀完全是依照小米的生活史而運作的。
台灣原住民特有的小米酒,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酒,遊客來到原住民區必買的伴手禮,很好喝帶點甜甜的,但因為甜甜的一直喝,它可是後勁很強,
無意間很容易馬上醉倒
東部海岸的自然景觀受到板塊碰撞和海水侵蝕兩種力量影響。板塊作用的交接處約為花蓮外海往南至卑南溪口,碰撞作用造成抬升作用不斷隆升原來位
在海平面左右的海蝕洞和海蝕平台,這類因波波浪侵蝕而形成的景觀是台灣東部海岸的主要景觀。
石梯坪(阿美族語:Tidaan),台灣東海岸一處旅遊景點,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以北約2公里處,因地形呈梯狀而得名,附近則有一座漁港。石梯坪
的海岸線深受海水侵蝕而變化,其所隆起的突岬,長年的侵蝕形成海蝕階梯,以及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崖及大小壺穴等,這些都是構成「戶外地質
教室」,還有珊瑚礁群提供生物棲息,吸引釣客來此垂釣捕捉漁獲。
石梯坪的地質主要是安山礫岩,若白色凝灰岩夾雜鐵質受到氧化時,色澤呈現褐紅色。受到海水的切割,石梯坪的海岸地形出現單面山的景觀,海蝕溝
的發育與遠離海岸的海蝕平台也都能見到,圓狀壺穴、蠋台壺穴、複式壺穴等數量之多,媲美北海岸的野柳。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點,將這些點連起來的假想線便叫「北回歸線」,以西元2014年夏至日為準,其位置約在北緯23
度26分14.675秒。這是臺灣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北回歸線標誌
中央山脈在花蓮縣內占有相當大的比率,其中高於3000公尺以上,列入「臺灣百岳」的山峰,在花蓮縣就有43座,最著名的有南湖大山、奇萊山、秀姑山
等。
奇萊山,花蓮真是美,山美海岸美人也美
秀姑巒溪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以泛舟活動知名。秀姑巒溪本身發源於花蓮與台東兩縣之間的崙天山南側,但整個水系的最遠源流則為其
最長支流樂樂溪 (拉庫拉庫溪) 的支流馬霍拉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馬博拉斯山東側。秀姑巒溪上游原為向東流,因受阻於海岸山脈,轉而沿花東縱谷
向北流,匯集各支流後在瑞穗鄉往東,經過海岸山脈後,進入太平洋,是台灣唯一一條切過海岸山脈的溪流。
秀姑巒溪本身全長約81.15公里,整個水系全長則約104公里,流域面積廣達1790.46平方公里,平均坡度為1:34。可算是台灣東部第一大河川,也是形成
花東縱谷沖積扇的主要河流。
秀姑巒溪在1981年左右開始發展泛舟活動,目前依然是台灣泛舟最興盛的區域。多數泛舟行程自瑞穗大橋起,到長虹橋為終點,時間約3到4小時,中間在奇美設有
休息點。由於水量充沛,全年皆為泛舟季節。人生最難忘的活動就是在大自然美景峽谷裡享受涼爽刺激的泛舟,緊張又冒險,玩了還想再玩。
特別是和平溪口南邊的清水斷崖,高1000公尺以上,是蘇花公路上的知名景點,清水斷崖位於台灣花蓮縣秀林鄉的海岸斷崖,是蘇花公路和仁至崇德路段著名
的旅遊景點。
清水斷崖的生成在南澳造山運動,因受到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持續碰撞擠壓下被抬升而成斷層線崖。在海平面上露頭的地層,是由變質石灰岩(大理岩)、
片麻岩和綠色片岩構成,在地質圖上歸類為大南澳變質雜岩區。由於世界甚少有極大落差的海岸斷崖,「崖高谷深」的自然景觀,使清水斷崖成為世界罕見之海岸
斷崖。這種天然美景海山海對峙令人驚豔。多國家都看不到,台灣雖是個小島,但景色聞名全世界。
清水斷崖有一段因為它的形狀很像大象的鼻子,因此我們稱為 象鼻隧道。
昔日七星潭是小漁村,雖該海域缺乏天然灣澳,但因黑潮流過,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至日治時期引進定置漁業的技術。目前七星潭由北至南有東昌、朝金、嘉豐等三處定置漁場,依地形、潮流設置漁網,不同季節的魚群會隨潮流進入漁網,漁民一天分清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段作業,也有漁民在旺季時駕著塑膠筏出海捕魚。雖被稱為「潭」,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所以當遊客到七星潭其實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
你知道七星潭特殊的地質、地形和一條斷層有密切的關係嗎?這條美崙斷層屬於活動斷層,所以七星潭的地形也不斷在改變,形成一階階的海階地形。七星潭設有濱海生態的解說牌及利用防風林闢建的海濱植物園區,這兒是觀察海濱生態的重點區塊。尤其是以木麻黃為主的防風林,有效地阻滯了強烈的東北季風和來自海洋的鹽害,保護了新城大漢和北埔一帶的村莊和農地。
德燕濱海植物園區,就像一個小森林一樣,只有步道可以走,步道兩旁都是密密的樹林。政府利用防風林整建出兩條步道,一條為木棧道,另一條為砂道。防風林樹林包圍的步道與車道,動植物生態豐富夏秋季 。德燕海濱植物園區是花蓮兩潭自行車、步道的起點。位於德燕漁場的附近,設有涼亭可休憩,坐在涼裏可以看著七星潭美麗的海景,享受海風吹拂,那股清晰浩瀚的海水味,好舒適放鬆,讓我不想回到都市。有時可以看到定置漁網的工作情形。涼亭旁有一區兒童遊樂區,把整個遊樂設備做成海盜船的形狀,底下還舖著細細的石礫砂。
德燕海濱植物園區的入口,就隱身在這艘海盜船後方,這個植物園是防風林區闢建,動植物生態頗為豐富,但整條步道除了海檬果有設有牌子提醒遊客「有毒勿吃」外,且設立點也不在海檬子旁,其它的植物都沒有講解,這是很可惜的地方。
花蓮有兩潭自行車道,有興趣的可別錯過在這無工業污染的優美風景區,享受逍遙騎車微風拂面的輕快